口腔外科手術Oral Surgery

口腔外科手術何謂口腔外科手術?

其實口腔外科原本就是牙科治療的一部分,只是口腔外科特別針對口腔、顏面、上下顎骨的疾病給予專門的治療,屬於牙科的專業分科。口腔外科的專科醫師必須接受醫學及牙醫學的訓練才能執行業務,目前也是衛生署認定專科醫師之一。

1. 一般及困難拔牙:
牙齒因為無法治療的蛀牙、外傷斷裂、牙周病或位置異常而必需拔除。此時不只考慮牙齒的狀況還要在拔牙前評估病人是否有全身系統性的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臟手術、洗腎、是否接受過放射性治療、藥物過敏等醫療病史。近年來因骨質疏鬆症而必須服用福善美藥物的病人,更是要在拔牙前仔細評估,以免造成齒槽骨壞死。這些術前評估都是為了確保病人在接受拔牙後避免血流不止或傷口難以癒合的後遺症。

2. 阻生牙與多生牙手術:
阻生齒是指齒列中的空間不足時生長受到阻擋的牙齒。下顎智齒(第三大臼齒)、上顎犬齒、智齒、下顎小臼齒及上顎正中門齒間的多生牙發生阻生的機會最多。阻生牙可能會推擠前方牙齒造成齒列不正,妨礙齒列矯正治療。也可能造成自己及鄰牙的蛀牙、感染造成蜂窩性組織炎、牙周病或疼痛,有少數的病例報告演變為囊腫甚至腫瘤,受到外傷時也常是造成顎骨骨折的因素之一。因此大部分情形,應在適當時機予以拔除,以免進一步傷害局部組織。例如下顎智齒,大約在16歲左右即須先評估(照x-光)是否會有阻生現象,如有阻生情形,最好在牙根完全形成前就拔除(一般在18-20歲)。預防性拔除智齒的好處是因病人年紀輕,骨頭彈性好,容易拔,牙根斷裂機會小,傷口恢復快、後遺症少。若等到有症狀才處理,可能因病人年紀較大,顎骨硬化,牙根彎曲或變形,大大增加拔牙困難度,使得傷口恢復慢,或伴隨有全身性疾病,而必須面對更多的後遺症。大部分智齒在一生中都會產生問題,因此最好儘早檢查,做最妥善的處置。

3. 植牙手術:
人工植牙是在缺牙區以門診手術方式在齒槽骨內植入鈦金屬所製的人工牙根,經過三到六個月骨癒合後再以假牙贗復,以恢復咀嚼、發音功能及顏面外觀。人工植牙的好處是:可以避免傳統牙橋製作時,必須犧牲鄰牙磨掉健康的齒質,同時在咀嚼功能及後續口腔健康維持上提供最好的保障。

4. 其他之牙齒與齒槽骨手術:
阻生的門齒、犬齒或小臼齒仍有保留價值,需要藉由口腔外科手術將之外露。再配合矯正醫師治療將牙齒恢復原位及其功能。齒槽骨因感染造成腐骨也需藉由口腔外科手術做清創處理。

5. 假牙準備前手術:
是指並病人要作各種假牙之前,可藉由手術方式,增加假牙的覆載面積,或去除干擾的軟硬組織,以增加假牙的穩定性,與病人戴假牙的舒適性。包括牙床增高術、齒槽骨整形術、軟組織整形術。

6. 顎顏面外傷:
當受到意外,造成上下齒槽骨斷裂、牙齒脫落或鬆動及皮膚和口腔粘膜軟組織撕裂傷時,往往會影響美觀及造成咀嚼功能上的障礙。口腔外科可經由手術方式將鬆動的牙齒及斷裂的齒槽骨復位,口腔及顏面的撕裂傷縫合。恢復正常的咬合關係、咀嚼功能及顏面美觀。

7. 頭頸部感染:
牙疼不是病,疼起來要人命!就是指牙齒因蛀牙、牙周病或阻生齒造成感染,卻不處理時造成更嚴重的蜂窩性組織炎這樣的情形。大約90%的頭頸部感染是因牙齒病變而來,造成紅腫熱痛、嘴巴張不開、吞嚥困難、鼻竇炎及皮膚廔管等相關症狀。這時一定要趕快就醫作感染控制,避免更嚴重的傷害。

8. 良性腫瘤、囊腫:
口腔有許多種良性腫瘤可能在黏膜上形成突起,通常要做病理切片檢查將病灶去除。囊腫的形成大部份是因牙齒蛀牙,長期慢性感染而造成。一開始範圍不大須照X光片才能檢查到。若置之不理,後續會造成齒槽骨進一步破壞,在牙齦上發生膿包,影響到周邊健康牙齒。

9. 口腔黏膜病變:
經過統計若同時有抽菸、喝酒、吃檳榔這三種習慣,造成口腔癌的風險比一般人高123倍。若黏膜上出現白斑、紅斑、纖維化、潰瘍、或突起物等,都是口腔黏膜病變的特徵,要立刻做口腔病理檢查做進一步的治療。

10. 唾液腺疾病:
很多人在嘴唇或臉頰會發現有小水泡的發生,自行擠破後又會再長,不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其實這就是所謂的黏液囊腫。口腔內有很多小的唾液腺,分布在黏膜下層。有時因外傷而咬破,造成唾液腺體持續分泌唾液而形成一小水泡。通常無法自行癒合,必須藉由口腔外科手術,將破掉的唾液腺摘除才能改善。另外唾液腺結石也是口腔外科處理的項目之一。